別用生氣包裝了擔心,讓愛無罩
『請你乖乖戴上口罩!』
『你沒看到大家都戴上口罩了嗎?我剛剛給你的口罩呢?』
這是我這幾天在大眾運輸工具以及治療所最常聽見家長對孩子說的話。
然後會孩子大概只會有三種反應
第一種:乖乖戴上口罩,但是心不甘情不願。(大概10%)
第二種:不乖乖戴上口罩,又會回嘴說『沒差啦』(大概40%)。
第三種:不乖乖戴上口罩,直接生氣。(50%)
今天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種,乖乖戴上口罩,那麼恭喜你,因提醒後會改變目前的行為,是件可喜可賀的事。
倘若為第二種或第三種,那我想安慰爸爸媽媽的是,教養這真的是件很辛苦的事。
因為『請你乖乖戴上口罩!』 ;『你沒看到大家都戴上口罩了嗎?我剛剛給你的口罩呢?』這兩句話,聽起來很像生氣,但表達濃濃的擔心。
只想提醒各位爸媽,別用生氣包裝了擔心。
生氣是我們為人父母時常最出現的情緒,生氣背後最常被隱沒的情緒是擔心。
『你今天怎麼考怎麼糟』 →『我擔心你以後工作好難找』
『為什麼剛剛一進家門沒洗手』→『我擔心你感冒會不舒服』
『我不是跟你說過要走馬路中間』→『我擔心你走在馬路中間非常危險』
生氣的表達不僅會讓孩子感到挫敗,更可能讓沖淡親子間的『愛』與『距離』!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曾提說:「生活中的百分之十,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則視你對這些事情的反應所決定。」
試著修身養性,改變事情的反應,從說出對孩子生氣背後下的擔心開始吧!
#百分比是我個人的不負責任觀察
#父母表達情緒是很強而有力的連結及教養
#至少在我的經驗中父母能先表達感受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強而有力的方式
#余佳容諮商心理師
#圖二為余老師修身養性的瞬間